有什么有效方式能够防治蜗牛对玉米苗的损失?
蜗牛别名“土蚕”,是农业害虫,食性杂且危害重。蜗牛为害主要有两个高峰期:一是播种前,二是播种后出苗至三叶期;三是幼苗期和大喇叭口期。蜗牛为田间多见动物之一,一年产生1代或多代。蜗牛以成螺、小蜗和卵在田边地头、沟渠及土缝中越冬。1年4~九月均可繁殖,但多于夏秋季节出现。卵产于土表、枯草下、石块下面及其堆肥等有机质充足的潮湿环境里,每只雌体可产卵300粒左右,平均30余粒不等,卵通过10天孵化。初龄时在阴暗处取食,然后钻入松软、腐烂、潮湿的土壤内潜伏不动,之后陆续活动、摄食、交配、产卵、孵化的适合温度为20°C~25°C,相对湿度90%上述。雨水较多的七月下旬至八月中旬,雨量大、雨日长、降水量大的年份和地区产生严峻,特别暴风雨事后的高温干旱天气,更容易导致大量蜗牛猖獗为害。蜗牛的生长发育受外界气温高低影响较大。当旬平均气温低于15°C,高于28°C时开始休眠;当昼夜温差达5°C时开始活动并躲藏起来。蜗牛最怕太阳直射,白天隐藏在地面或是草丛中,黑夜出来危害作物。
蜗牛具备喜潮湿但不耐干旱的日常生活特点,一般土层厚而疏松、排水较好的田块蜗牛比地势平顺或稍低洼处的蜗牛要少些。蜗牛在土壤含氧量5毫克/升以下时,即能存活,超过7.5万毫克/千克即窒息死亡。当空气湿度做到80%上述时,潜伏于土壤深处,当土壤含氧量不够的状况下,就会因饥饿而死。蜗牛喜爱群居日常生活,白天常静卧在阴暗处,傍晚到黎明之间再出门觅食和休息。在人工喂养条件下,白天多栖息在农田中、林间空隙和灌木丛中。蜗牛行动缓慢无力(如遇强阳光照射,则快速逃跑),昼夜皆有固定位置和部位。一般白天躲在杂草、树根旁或土面缝隙中,黄昏前后又返回耕作区进举动害。蜗牛喜潮湿而讨厌干燥的环境。土壤过份潮湿或积水时非常容易诱致病菌侵入,造成植株死亡。蜗牛的取食是嫩芽、叶片,也吃别的禾本科植物的种子,乃至咬断幼茎使之不可以正常生长。所以应立即清除田间的各种各样杂草和枯枝落叶集中烧毁。
蜗牛还啃食玉米花丝、苞叶、果实和籽粒,使产量下降。因此在玉米上发现蜗牛就应当立马用药剂杀灭了,能够使用蜗敌(四聚乙醛)200倍液喷雾防治,效果显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