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蛭是一种很多见的水生动物,现在市面上的价格也不低,许多农户开始养殖了。水蛭肉质鲜美,营养价值高,现在市场要求或是较高的,但是养殖过程中,要做好技术管理才行,那么水蛭养殖的重要步骤有什么呢?怎样正的确施?接下去来看看吧!

水蛭养殖技术的关键步骤有哪些?如何正确实施?

水蛭养殖重要步骤

池塘建造

在池子周边用砖块垒成30~50厘米高的墙体,然后注入新清水并维持水深20~25厘米即可。池底铺设10~15厘米厚的淤泥,并设置进出排水管和溢流水口各1个,以利于水流的流动,在放入种苗前,需要对水蛭池进行消毒解决,以免病害产生和传播。

种螺投喂

种螺挑选个体大且健壮无伤痕的老螺为宜,每平方米可投活蚯蚓100条左右(有条件的还可放养鲢鱼、鳙鱼等滤食性鱼类),每亩放150条,并适度混养些别的品种的螺蛳,一般每3天换一次水;也可投人工饵料,如黄粉虫及螺蚌等。

饲料投喂

水蛭是杂食性的动物,能够投喂蔬菜、瓜果皮渣、玉米粉碎后的细颗粒或蚕蛹粉,还能够配合少量豆饼,麦麸,鱼粉或蚕蛹粉。每天投喂两次,并依据生长状况立即调整日粮量。

病症防范

在水蛭的养殖过程中,要留意避免鼠害、鸟啄及其敌害的危害,平常要留意洞察水域环境卫生情况,立即清理残存食物、水草和浮游生物,并定期泼洒石灰乳或漂白粉溶液进行消毒。此外,在放养之时还要留意将大小不一样的幼螺分离,并立即弥补新的小螺,保证幼螺正常生长,以防出现彼此斗争现象。

捕捞方式

当发现水温升高到17°C上述时就能够进行捕捉了。水蛭通常是黑夜出来活动觅食的,所以能够在早晨或傍晚捞取;也能够在中午前后,在岸边浅滩上捉*生的金线蛭。捕收后放回原处持续喂养。

水蛭养殖需注意

在捕捞水蛭的过程中需要留意防止创伤水蛭的皮肤,防止其导致感染而死了或是影响健康的状况,在捕捞以后,需要将它们放在阴凉的地方置放一周时间,这样能够避免其重新被阳光照射,然后再拿去饲喂。

养殖水蛭需要选用没有污染源,有水源的水库,池塘的水深度克制在40厘米左右即可,池塘四周还要围网,避免其它动物进到池塘里面。

在投放苗种之前,要对池塘进行打扫消毒,然后用药物进行浸泡,然后将选购回来的水蛭依照合理的比例进行投放,这样能够提升产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