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菀是中药材,有活血化瘀、清热解毒的功效。主产河北(唐山)、陕西北部及东北三省区等;朝鲜也是有分布;日本和中国也是有栽培。下面介绍一下紫菀的生长习性及其繁殖方式:
1生物学特点
野生紫苑为多年生草本花卉,植株高约30厘米左右。块根肉质呈圆锥形或纺锤形,外皮淡黄色至棕褐色,灰黑色或浅黄棕色,外表粗糙并带皱纹及纵沟痕,下部生多数须根,上部茎叶常残留于地面。花序为顶生的聚伞状花束,萼片4枚,三角状卵形,花冠白色,裂隙5~8,长2毫米,先端尖,基部狭窄而向下反卷;雄蕊6个;雌蕊群被毛。种子多数细小且不规则地排列在胚乳上。花期7~九月果熟时采收。
紫菀主要应用根状茎进行无性繁殖,也可利用使用种子育苗移栽。生产上常用根状茎作种芽繁殖,但成活率低,繁殖系数少,质量差。生产上一般选用子芽繁殖法:挑选生长健壮、完整、直径0.5cm上述、无病虫害的植株做为母体,于秋末冬初选取粗度0.4~0.6cm、具芽眼饱满、无创伤的地下茎作种苗。在整好的苗地上按行距20cm开沟,将种芽放入后覆土压实,浇水维持湿润,并盖草保湿保温越冬。翌年春天出苗后立即揭去覆盖物即可。
2田间管理
(1)间苗除草幼苗出齐后,要立即拔去过密的小弱苗,以保全苗。在苗长到3~4cm时间定苗。一般株距10~15cm,每亩留苗1.3万~1.8万株。与此同时进行松*除草,一般每一年进行两次,第次在五月初进行,第2次在七月下旬进行。
(2)追肥每一年组合中耕除草进行施肥3次,第一次组合间苗施提苗肥,以稀薄人粪尿为主;第2次于五月中旬,施催蕾肥,肥料可选用过磷酸钙、堆肥或厩肥混合施用。第三次在十一月份进行,以农家肥、饼肥为主。
(3)灌溉排水雨季应留意排涝,避免积水烂根。
(4)摘薹除薹是推动紫娟多分枝的重要措施之一。一般在七月现苞时就得开始摘除。摘薹的方式是,从离地面5~6cm处割掉,留下中间一个筒状花序,待后期花序抽出再摘除,这样连续摘蒴3-4年后不再修成正果。
(5)病害防治多见病害有黑斑病、白粉病,黑斑病发病前期喷1:1:100波尔多液防范。发病前期喷50%托布津1000倍液,每隔10d喷一次,连喷2-3次,防治效果良好。白粉病主要产生在高温干燥天气,可用70%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-1000倍液或80%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,每隔7-10d喷雾1次,共喷2-3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