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简介
鱼腥草,是一种常见的野草,在我国全国广泛分布。鱼腥草是多年生及一年生草本植物,高度一般在30厘米左右。它有些特别的生理和生态习性,能够在特殊的环境下获得较好的保存和繁衍,给人们的生形成活带来了许多的方便。
2. 形态特点
鱼腥草的茎秆比较纤细,有分枝。叶子呈羽状复叶,5-9片叶子构成一叶,叶子有细长的柄,全株粗糙多刺。花一般为淡黄色或紫色,列成形如穗状的花序,每朵花有5个小花瓣。
3. 生长环境
鱼腥草性喜光、耐荫,对土质适应性也很强,能够在沙地、石地、泥地、湿地、荒地、田间、roadside等多种环境下生长。一般在春季或秋季进行播种,生长时间一般为3-4个月,夏季生长较劣,由于它不耐热、不耐旱,非常容易枯死。
4. 适合栽培方法
在适合的环境条件下,鱼腥草的生长速度较快,生长时间较长,一般选用地上栽培或垂直耕种方法进行栽培。鱼腥草喜爱湿润的环境,因此在干旱季节要立即浇水,同时也要留意松土松土,保证其通气性和排水性。
5. 功效和药用价值
鱼腥草在印度又称“小蓬莱仙草”,在我国中央草药大量栽培和种植,广泛用作中药的一种。鱼腥草全草入药,味道果味,性平。主治食积不化、胃痛、消化不良、便秘、牙痛等。研究还发现,鱼腥草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,能够推动人体代谢,提高免疫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