泥鳅作为我国常见的淡水养殖物种之一,非常适合在家庭和养殖户养殖。在养殖过程中,很多人会遇到泥鳅难以存活的问题,因此,本篇文章将介绍一些泥鳅养殖技巧,希望对广大泥鳅养殖者有所帮助。

泥鳅养殖技巧:做到这些小细节不难养活泥鳅

一、水质与温度的要求

泥鳅属于亚热带鱼类,适宜生长的水温在20℃~28℃之间。需要注意的是,水温的变化范围不宜太大,因为水温变化过大容易造成泥鳅死亡。水质也是泥鳅生长不可忽视的要素。因此,一定要注意水质的新鲜、透明、无毒,水中溶氧量需要保持充足。

二、定时换水和饲料搭配

泥鳅喜欢在清新的水体中生长,养殖者应定期更换泥鳅生长环境中的水,一个方法是每周定期将水龙头开一段时间放水,重现注入清新水;另外一个方法是将泥鳅移出鱼缸,然后清洗鱼缸,与此同时更换鱼缸中的水。另外,泥鳅的饲料也是需要注意的,可以根据泥鳅的生长状态和体重,选择不同类型、不同口感的饲料,既喂养到泥鳅适口,又能够满足其生长之所需。

三、注意泥鳅的生长环境

泥鳅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,但养殖过程中也存在一些要注意的环境问题。在鱼缸内的空气中,泥鳅长期呼吸产生二氧化碳,应及时开窗通风或使用鱼缸附带的空气增氧设备,保证泥鳅的生存环境。与此同时,在鱼缸内设置一定的遮荫或湿度调节机制,可以避免泥鳅长时间暴露在强阳光下或者枯竭的空气中。

四、杜绝过度喂养等误区

泥鳅养殖过程中不少养殖爱好者误区颇多,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过量喂养。虽然泥鳅口腔不断蠕动,但泥鳅并不是无度之食兽,一个成年泥鳅每天吃食多次,每次食物要在2~3%之间,喂太多泥鳅不仅会引起泥鳅排泄物增多,而且,过度喂养还会影响泥鳅的生长和健康。

泥鳅养殖技巧需要加强水质环境的维护和饲料的合理,与此同时也需要注意定时换水,杜绝过度喂养等误区的发生。加强这些小细节的管理,相信你不难养活泥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