滴水观音原产地在东南亚的热带雨林中,现已广泛分布于全世界热带及亚热带地区。我国引种栽培起源于明代中期。

滴水观音外,是否有其他具备类似特质的植物存在?

滴水观音的叶片和花都呈圆形或阔卵形。花序轴上着生有乳白色浆果状肉质佛焰苞片。开花时佛焰苞直立杯状(似海芋),外轮是鲜黄色、中间为紫红色;内轮为黄绿色至淡棕色。花期为6-十月份,单株约有一朵小花开放后凋谢,花被管长约10厘米左右,外面无毛但基部具多数叉状分枝;雄蕊5枚,均伸出心室以外;雌蕊1个,离头端较远,花药椭球形,柱头稍大于雄蕊,花丝和子房同数不等粗度。蒴果近革质。

多见的水仙为石蒜科植物之一。它不但具备较高的观赏价值还具备较强的净化空气的才能,所以也是室内绿化装饰的主要盆栽花卉种类之一。它喜爱生长在温馨湿润的环境下,对土壤需求并不严格但以排水性较好、含有腐殖质且通透性能佳的砂质土壤最佳,生长温度为20°C-30°C最好,越冬温度应维持在8°C上述。冬季应将它置放在光线丰富的地方养护,不然会因气温低导致植株枯萎乃至死亡。冬季要克制浇水量,维持土壤微干即可。

滴水观音的茎叶都是从地下块茎中萌发出来,并且根茎处有许多气根,能够吸收周边环境中的水分和氧气,与此同时还能从空气中吸取大量的二氧化碳,释放氧气。因此它是一种较为合适做客厅、书桌摆放的观叶类植物,并且它还有净化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