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之春天的来临,广大农民开始着手进行新一轮的农作物种植工作。而做为我国主要农作物之一的玉米,是许多农民的首选。可是,在种植过程中,我们还要留意到也许会出现的各种各样玉米生长病症,个中较为常见的便是灰斑病。那么,什么是玉米灰斑病?怎样防治呢?本文将为大家做一份具体介绍。

玉米生长疾病——灰斑病

一、什么是玉米灰斑病

玉米灰斑病又称玉米斑点病,是由一种真菌引发的病害。前期在叶片上形成某些小黑点,随后蔓延变成灰褐色环斑,边缘呈不规则形状,中央部位凹陷,并伴有所黄化现象。长时间袭击,非常容易促使玉米减产,并在严峻状况下造成不成熟、开花期提前和玉米质量降低,危害极大。

二、玉米灰斑病的危害

玉米灰斑病的危害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层面:

1.红叶病害:玉米灰斑病会造成玉米叶片出现红色病斑,明显危害光合作用,玉米生长迟缓,产量下降。

2.引发玉米芽数目减少:灰斑病会造成玉米受精和受胚不成功,所以会显著下降玉米每穗芽数,从而危害玉米产量。

3.影响玉米品质:玉米灰斑病会造成玉米颗粒变小、产生不完整穗或獠牙穗,玉米品质受损。

三、怎样防治玉米灰斑病

对于玉米灰斑病,大家应当采取以下措施:

1.选用防治性秸秆还田:将病灶严峻的秸秆留在地里进行防治。

2.使用健康种子育苗:挑选玉米种子来自较规范化的种子公司,通过检疫合格的种子,减少玉米灰斑病的产生。

3.合理施肥,增添植株抵御力:给玉米植株适量施肥,增添养分供给,提升植株的抵御力。

4.在秋末冬初对种植区域进行治理:在冬季进行农田整顿和冬季管理,可有效克制灰斑病的暴发。

5.使用药剂进行治理:在发病前期就可使用甲基托布津等化学药剂进行防治。

玉米灰斑病是一种危害极大的玉米生长病症,干扰着玉米的正常生长和发育,给农民带来了非常大的经济损害。防治灰斑病,需要大家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,而更要做好日常的田间管理,让玉米植株维持健康状况,使其抵抗病害的侵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