稻飞虱,也叫稻绿蝽,是稻田中的一种害虫,吸食稻株汁液,会造成稻株生长发育面临阻挡,进而危害稻米的产量和质量。大家来看看稻飞虱的特点、危害、防治方式等内容。

稻田中的害虫——稻飞虱

一、稻飞虱的特点

稻飞虱长约4毫米,身体呈黄绿色或淡绿色,翅膀透明,上面有两条黑色纹路,腰部、前胸、后胸有黑色斑点。稻飞虱主要栖息在稻田中,特别是喜爱在稻株上活动。

二、稻飞虱的危害

稻飞虱为害稻株,主要经过吸食稻株汁液来获得营养,会造成稻株生长发育面临阻挡,产生“小穗症”等症状,严峻时会使稻株倒伏,影响稻米的产量和质量。此外,稻飞虱还可能传播水稻矮缩病毒等病原体,加剧稻田中的病症危害。

三、稻飞虱的防治方式

为了保障稻田的产量和质量,大家需要立即采取对于稻飞虱的防治措施。以下是几种防治方式供大家参考:

1. 化学防治:可选用杀虫剂对稻飞虱进行化学防治。但需要留意的是,使用杀虫剂有所毒害作用,应依照农药包装上的表明来开展使用,防止对人体和环境导致危害。

2. 生物防治:在稻田中栽种寄天性天敌,如天蝎、蝽类等昆虫,能够有效地克制稻飞虱的数目,做到生物防治的目标。

3. 农业措施:合理使用化肥、有机肥等,能够提升稻株的自然免疫力,减少稻田中的虫害产生,而且使用覆盖膜等措施,切断病虫的传播路线。

稻飞虱是稻田中的一个常见害虫,对稻米的产量和质量导致了较大的危害。大家需要依据稻飞虱的生物特点,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,使稻田可以有效地抵御害虫的侵扰,保障粮食的产量和质量,而且留意使用农药的安全和环保难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