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爱的读者朋友们,您是否对“稻蓟马”这个名词不陌生呢?在平时的生活或者农业工作中您是否曾经遇到过这个小家伙?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“稻蓟马”这个农业生物资源,并告诉您它的保护和防治方法,让我们一同了解和保护农业资源吧!

稻蓟马,亲密伙伴也是现实威胁

一、什么是稻蓟马?

稻蓟马是一种常见的水稻害虫,属于昆虫门鞘翅目,蓟马科,俗称“稻盗虫”。成虫体长2-3毫米,呈黑褐色或黑色,头小,胸部宽,翅膀狭窄,有翅,体表硬度较强,趋光性很强。幼虫呈红色或黄褐色,又称“白叶蝉”。稻蓟马是一种以吸养的方式取食水稻植株汁液为主的昆虫,以苗期为害最为严重。

二、稻蓟马的危害

1.体液吸食:一般在幼苗期发生危害,使水稻叶片钻出许多小孔穴,使其色泽变为黄白色,影响光合作用和茎秆发育。 2.田间繁殖:稻蓟马为季节多化性害虫,一年内可繁殖2-3代。从春季繁殖期开始,稻蓟马产卵于水稻叶片之下,幼虫孵化后随即吸食叶片汁液,经越冬成虫时开始交配产卵,产卵量大,孳生越来越多,对水稻造成极大的危害。

三、如何防治稻蓟马?

1、生物防治: 可以利用寄生性昆虫来防治,主要有寡毛蜂、蓟马双种蜂、麦红蜘蛛、瓢虫等。

2、物理防治: 在水田中种植池塘菜、萝卜等绿肥作物,吸引阳光下来进行覆盖,使用白色或金黄色的反光网遮阳,可以直接挥拍稻蓟马,可收到一定防治效果。使用烟霧熏杀,可以有效防治稻蓟马。

3、化学防治: 种植前期,在苗期灌溉时,加入药剂,杀灭稻蓟马卵、幼虫。在幼苗期和拔节期,可以使用乙酰甲胺丙烯等化学农药进行喷洒防治。

总而言之,在防治稻蓟马方面,综合防治更为有效,化学防治与生物、物理防治相结合,即可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。

经过本文的介绍,我相信您已经对“稻蓟马”有了更深入的了解,并了解了防治这种害虫的方法。让我们齐心协力,保护好农业资源,创造更丰富的农作物收成,祖国的“粮仓”需要我们去守护。